填補空白!鄞州編制全國首部百姓也看得懂的“好房子”建設標準

近日,在鄞州區住建局舉行的“好房子”建設導則評審會上,由包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偉在內的8位國內頂尖專家組成的專家組,一致通過了《鄞州區好房子建設導則》(以下簡稱《導則》)的評審。
專家組一致認為,該《導則》創新性強、實操性好,填補了國內“讓群眾看得懂、用得上”的好房子建設標準的空白,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的“鄞州經驗”。
打破專業壁壘,打造“能看懂”的住房指南
“什么是好房子?過去的標準往往寫在厚厚的規范條文里,充斥著專業術語和技術參數,老百姓看不懂,更難以轉化為選房、裝修的實際指導。”評審會上,鄞州區住建局黨委書記、局長史海良的開場發言直指痛點。此次編制《導則》的核心目標,就是突破傳統技術規范的局限,打造一部真正服務于民,讓群眾能理解、能對照、能評價的“通識性”指南。
這一創新定位獲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評審組組長、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偉在總結發言中指出:“鄞州《導則》最大的突破在于實現了視角轉換。它沒有簡單復制國家或省市級技術規范,而是旗幟鮮明地將‘用戶思維’置于首位,從老百姓的居住體驗和實際需求出發來定義‘好房子’。把復雜的專業要求,轉化為老百姓關心的‘安不安全’‘舒不舒服’‘省不省心’‘環不環保’‘智不智能’這些直觀感受和可判斷的標準,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探索。”
寧波市城市科學研究會副會長王亞平表示,《導則》的誕生是“政企學研”協同創新的成果。自2025年3月啟動編制以來,鄞州區住建局聯合寧波大學城市更新研究中心等機構,通過深入調研和反復研討,最終形成了這份獨具特色的指南。
五大類別精準施策 直擊民生關切
《導則》的“通識性”并非降低標準,而是以更清晰、更接地氣的方式呈現高質量要求。專家指出,其核心創新體現在兩大方面:按房施策,拒絕“一刀切”,以及五大維度細化標準,回應民生關切。
在“按房施策”上,《導則》首創性地將住房細分為品質型商品房、保障性住房、老舊住房、城中村住房、農房五大類別。專家組認為,這精準回應了不同住房類型面臨的核心問題和居民的核心訴求差異。例如品質型商品房更強調綠色低碳、智慧便捷與和諧美好;老舊住房則聚焦安全耐久性提升、適老化無障礙設計和空間高效利用;農房建設則突出鄉土特色風貌、綠色建材應用和智能化生產生活服務的結合。
針對每一類住房,《導則》均從老百姓最能感知的“五個維度”設定具體要求:
“安全耐久”,不只說“抗震等級”,更強調“住得安心,幾十年不用為大修發愁”,要求關鍵設施壽命與建筑同步,明確告知如何檢查防水、防漏;
“健康舒適”,關注居住感受——房間是否明亮通風?隔音好不好?冬天冷不冷、夏天熱不熱?衛生間有沒有反味?空間布局是否合理?
“綠色低碳”,則解釋如何“既省電費又環保”,比如推薦使用節能燈具、太陽能熱水器,選擇本地綠色建材;
“智慧便捷”,描繪智慧生活的便利圖景——手機開門、遠程看家、一鍵呼救、智能防煤氣泄漏、在線報修、便捷獲取社區服務等;
“和諧美好”更多關注社區歸屬感和幸福感,要求有方便鄰里交流的公共空間、美觀協調的小區環境、及時響應的物業服務、豐富的社區文化活動。
“這份指南就像一本實用的‘購房裝修寶典’。”參與編制的寧波大學專家周春恒介紹,“比如,它不會只寫‘外窗需滿足X級隔聲性能’,而是直接告訴老百姓‘選三玻兩腔的窗戶,玻璃厚點、中間空層大點,隔開馬路噪音更有效’。”
填補國內空白,引領“好房子”建設新階段
評審會上,專家組認為,該《導則》立足鄞州區實際,創新性地構建了分類清晰、維度全面、通識性強的技術指引體系。其最大特色在于成功實現了從專業技術語言向用戶可讀、可懂、可用的“群眾語言”轉換,有效解決了國家標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讓“好房子”標準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為居民選購住房、裝修提供了科學易懂的依據。導則內容詳實、結構合理、可操作性強,對推動鄞州區乃至全國“好房子”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填補了國內通識性“好房子”建設標準的空白。”
史海良表示,《導則》通過評審,標志著鄞州“好房子”建設進入新階段。下一步將重點推進兩項工作:一是立即修改完善《導則》,確保其科學性和實用性。二是構建評價體系,依《導則》開發一套與之配套的、簡單明了的“好房子”評價標準和方法,讓群眾能清晰判斷住房是否達標,真正讓“好房子”理念從紙面落到現實,引領城鄉居民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