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消防設施“誰”來管?消防安全“保險+服務”來破題
電動車違規充電、燃氣泄漏、電氣火災……小區消防安全一直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尤其是老舊小區,隨著消防設備年久缺損,一旦發生火情,將會延誤救援。
如何防范老舊住宅小區的消防安全風險?現在有了新的解法。日前,東柳街道舉行集中簽約,又有7個小區完成改造,加入消防安全“保險+服務”的行列。現場還發布了全省首個住宅小區消防安全整體納入商業保險標準化試點。
東柳街道現有32個小區,大部分建于90年代未,不同程度存在消防設施設備毀損、運行不正常,甚至癱瘓等情況,但由于消防設施的管理專業性很強,很多物業在這方面管理的力量配備不足。
如何改變現場,筑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東柳街道圍繞“消防設施設備整改內容有哪些?”“整治資金從哪來?”“長效管理怎么落實?”“源頭隱患如何根治?”四大問題,探索出了一套東柳的特色解法,有效破解了消防設施設備更新及后續監管難題。
針對不同小區的實際情況,分別采取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多方共同出資改造以及物業和業委會自籌資金解決等方式,確保消防設施的完善。并將保險與服務結合,突出服務,將保額的30%用于消防設施快修服務,并引入了第三方專業力量進行定期巡檢,大大保障了設施的安全性能。在這模式下,街道9個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高層小區,已完成修復7個,2個正在改造中。
錦茗晴園便是其中之一。
“要不是及時撲滅火苗,后果不堪設想。”回想起年初的小區火災,道錦茗晴園物業負責人長舒一口氣。
得益于街道引入住宅小區消防安全“保險+服務”,小區里的消防設施煥然一新,在火災發生時,物業消控室第一時間收到煙感報警,及時撲滅。
為實現居民知曉和監管巡查結果,街道借助數字化手段建立“消防四色地圖數字化監管系統”,即通過保險公司維保檢測、物業日常檢查、網格員定期巡查、街道常態督查等四層監督,檢查員掃描儀器上的二維碼錄入巡查結果,根據消防設施的完好情況,由低到好依次為紅、橙、黃、綠。居民不僅可以查看消防設施情況,也倒逼物居業與居民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大大提升了小區的消防安全。
街道還堅持“源頭管理”,通過安裝電梯阻車感應器和智能充電樁,有效減少了電動自行車上樓充電帶來的火災隱患。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住宅小區阻車感應器全覆蓋,并計劃繼續增加集中電動自行車充電驛站32個、智能充電樁335個。
隨著消防安全“保險+服務”逐漸完善,東柳街道會同柳安社會治理研究院與鄞州區住建局、寧波市標準化研究院、中國人民保險、中國平安保險等單位成立標準化工作小組,探索以標準的形式指導住宅小區消防安全納入商業保險的具體應用,形成小區消防安全“保險+社會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并被列入寧波市市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而此次保險公司與7個小區物業公司進行集中簽約,意味著標準化正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