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龍:三“重”并舉強根基 “云法育苗”筑防線
近年來,云龍司法所堅持以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為抓手,鋪設“學校教學—學生媒介—家長共學”的社會普法傳導鏈,打造“云法育苗”未成年人普法品牌,持續助力青少年預防犯罪、家校矛盾化解等基層治理創新,去年以來,云龍鎮甲南小學獲評市級公民法治素養觀測點,省教育廳、省司法廳在云龍舉辦2025年“法護雛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啟動儀式。
一、法治教學重體系,打造沉浸學法新課程
著重從編寫教材、培育力量、融入日常三大維度發力,打造“專業化、個性化、常態化”的法治教學體系,推動法治課程入心入腦。一是按需編寫法治教材。在摸排校園法律需求的基礎上,由云龍司法所指導甲南小學編寫《佳佳楠楠學法記》法治叢書,按受眾分為學生篇、教師篇和家長篇三冊,并根據教學實際進行升級迭代,目前2.0版本已由寧波出版社正式出版。二是培養自身師資力量。司法所牽頭整合派出所、交警中隊、派出法庭等鎮域政法力量,進入學校開展法治講座、模擬法庭等特色課程,以本校教師線下跟班、線上咨詢方式,培養教師形成法治課程獨立教學能力。三是全面融入校園生活。創設“學法記”理論課程與“校園說法”審判課等20余門實踐課程,在主題班會中穿插法治專題,推行每日“法治體驗”、每周“模擬法庭”、每月“學法評比”,將法治元素滲透到整個育人體系。
二、知識傳授重思維,培育家庭普法“傳聲筒”
聚焦思維、常識、能力三大教學方向,培養學生成為務工家庭的“小小法律明白人”,讓孩子成為法治意識從學校走進家庭、走向社會的重要媒介。一是法治思維注入靈魂。設計“小小交警”“小小法官”“網絡警察”等實踐性職業體驗,培育學生“權利義務對等性、相對性、統一性”“規則意識”等基礎法治思維,構建更加理性的青少年人生底色。二是法律常識規避風險。借助公民法治素養觀測契機,搜集教師、學生、家長的法律常識薄弱點,結合通俗案例編入法治教材,持續提高流動人口家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三是司法渠道指引解紛。依托法治思維培育,諸如孩子受傷等家校糾紛化解質效顯著提升,當事人處理問題更加理性,處理渠道更多依賴友好協商和司法途徑,近三年來因家校糾紛導致的信訪案件實現零增長。
三、社會傳導重聯動,構建政務服務新觸點
以法治教育為引領,推動“三治融合”,構建起“以點帶面、多維傳導、補足真空”的流動人口政務服務聯結點。一是政務服務拓寬陣地。依托法治家長會、主題班會等現有陣地,聯動勞動監察、應急管理、人力社保等民生政務服務普及工作10余次,拓寬鎮域流動人口政務服務接觸面,提高惠民服務知曉度。二是家長社團參與治理。邀請法律職業家長30余名成立法治教育家長社團,主動參與學生家庭法律互助,先后梳理家長呼聲較高的合理建議3條,全部予以采納。三是建優法治解紛隊伍。司法力量常態入駐家校糾紛調解,構建“1+1+N”法治解紛新模式,壯大校園“以調促調”志愿者隊伍,近三年調處糾紛11起,轉化7名糾紛調處受益者加入志愿者隊伍。